close

大暑 (7/22-8/6) 

大暑3.jpg

二十四節氣中的第十二個節氣,每年國曆7月23日前後太陽到達黃經120°時為大暑
夏季的第六個節氣,大暑長晝酷暑,是一年最熱的節氣,比小暑還熱,因而稱之為大暑。此時通常在三伏天「中伏」的前後。

氣溫升高,要多補充水分
氣溫升高,人體會藉由流汗來散熱,這時候補水是重中之重。
一般來說,每天喝8杯水是大家熟知的,但其實每人人的每日水分所需量不同,計算公式如下:
【小於30歲】體重×40=每日水分所需量
【30歲-55歲】體重×35=每日水分所需量
【大於55歲】體重×30=每日水分所需量

這裡的水分所需量只是個參考值,這裡包含從食物中攝取。
每日水分所需量會因生活環境與飲食作息等因素影響。
像如果當天有運動或大量流汗,就會建議每運動30分鐘,就要多攝取約340ml的飲水量。

如何知道攝取的水量是否足夠,可以藉由是否感到口渴和排尿的次數與顏色來判斷,
如果尿液的顏色淡代表攝取足夠的水分,如果尿液顏色深且排尿次數少,就是攝取的水不夠。

喝水的溫度建議與人的體溫差不多的溫度即可,
過於冰涼的水會使腸胃黏膜突然愈冷,從而使原來開放的毛細血管收縮,引起腸胃不適甚至腹瀉。
而過燙的水進入食道,易破壞食管黏膜,有誘發食道癌的疑慮。

最後分享正確補充水分的要點:

  1. 不要等到感覺渴了才喝水,通常感到口渴時身體已經脫水。
  2. 無論何時盡量喝常溫的水,小口慢慢喝。
  3. 激烈運動後千萬不要立即大口灌冰水。
  4. 睡前睡醒喝一點溫水。


汗為心之液,夏季多汗要警惕
流汗可以有效調節人的體溫,同時排泄體內毒素和廢物,所以要適時的留些汗,這樣身體才會健康。
但要注意,夏天要避免流過多的汗,汗流多了其實就是津液損傷,血的化生就會受到影響,
進而影響到主血的心臟,耗散心氣,造成心血虛,出現心悸氣短、神疲乏力等症。

另外流汗後應該先將汗擦乾,休息一會再沖澡,水溫宜高於體溫1~2℃。

流汗後全身的毛孔都打開了,這時千萬不要貪涼,沖冷水澡!
過冷的刺激,體表開放的毛孔會突然關閉,造成體內器官功能紊亂,大腦體溫調節失常,容易造成「陰暑」,就是俗稱的熱感冒。

 

冬病夏治的好時機
大暑是全年陽氣最盛的時節,在養生保健上有「冬病夏治」的說法,
冬天常見的像慢性支氣管炎、哮喘、怕冷、手腳冰冷等,夏季只要好好養生,鞏固陽氣,就是最好的預防方法。


養生細節

  1. 如果出現全身乏力、頭暈、噁心、心慌、胸悶、口渴、大量出汗、注意力不集中、四肢麻木等症狀,
       則很可能已經中暑了。此時應當找個陰涼通風的位置坐下來休息適當喝些水或運動飲料。
  2. 及時補充水分,不要等到口渴再喝水,因為感到口渴的時候通常已經脫水了。
  3. 外出的時候盡量穿著棉、麻、絲質的衣服,有助於散熱。

飲食細節
大暑時節,人體新陳代謝增快,消耗的能量大,可以適當酌量增加攝取富含蛋白質的食物。另外喝水不喝甜和涼。

養生時令食物推薦

黃瓜 清熱解毒、除煩止渴、利水消腫。脾胃虛寒者不宜。

綠豆 清熱消毒、利水、解暑。 脾胃虛寒者不宜食用

西瓜 清熱解暑、除煩止渴、利小便 脾胃虛寒、消化不良者不宜多食

苦瓜 清熱解暑、明目、解毒。脾胃虛寒者慎食。

冬瓜 清熱化痰、除煩止渴、利尿消腫。 不宜與鯽魚、醋同食。

精油使用
安神養心 佛手柑、羅馬洋甘菊、德國洋甘菊、快樂鼠尾草、乳香、薰衣草、
               甜馬鬱蘭、香蜂草、天竺葵、依蘭、茉莉、廣藿香、橙花、花梨木、檀香
健脾 佛手柑、羅馬洋甘菊、德國洋甘菊、甜茴香、乳香、葡萄柚、檸檬
        紅橘、甜馬鬱蘭、香蜂草、橙花、甜橙、廣藿香、薄荷、檀香
利濕 大西洋雪松、絲柏、甜茴香、葡萄柚、檸檬、廣藿香、檀香

清熱 德國洋甘菊、永久花、薰衣草、檸檬、香蜂草、薄荷

 



喜歡請訂閱追蹤,謝謝
Alley Aroma 粉專
Alley Aroma IG 
Alley Aroma youtube

arrow
arrow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Alley ♡  的頭像
    Alley ♡

    Alley's 生活小記事

    Alley ♡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