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天氣越來越炎熱,今天來分享夏天不可不知的熱傷害,
這篇會說明4種熱傷害和急救與處理方式為主
 

shutterstock_438834709.jpg


熱傷害有4種:
熱痙攣  (Heat cramp)、熱衰竭  (Heat exhaustion) 、熱暈厥  (heat syncope) 和熱中暑  (Heat stroke)

又以熱中暑  (Heat stroke)為最危險,熱中暑的患者死亡率有30~80%。
而熱衰竭和熱暈厥如果沒有及時處理,也會演變成熱中暑,所以不可不慎 !!

1624469110918.jpg


人類是恆溫動物,由位於大腦下視丘的體溫調節中樞來控制體溫的恆定,維持體溫在攝氏37度,也就是核心體溫的溫度。
這個體溫調控機制不會讓體溫無限上升,一旦外在環境過於炎熱,則體溫調節中樞就會傳達散熱需求,
刺激交感神經,促進汗腺排汗,把體內的熱散發出去,人體有9成的熱能是經由流汗或水分蒸發。

熱痙攣  (Heat cramp) 是由於人體的鹽分和水份含量減少而引起的,主要症狀在腹部、手臂和腿部的肌肉痙攣或疼痛,
當發生熱痙攣時,肌肉會感覺被「鎖住」,無法放鬆。這種情形大多發生在熱天運動,
因此也常被稱為「運動相關的肌肉痙攣」,但這其實在勞力密集的工作場所也很常見。 
 這時候可以多補充電解質的運動飲料,並按摩抽筋的肌肉即可緩解。

熱暈厥  (heat syncope) 常見在炎熱的環境中長時間站立,由於皮膚血管擴張幫助散,血液會在體內重新分配,
使大量血液和因久站而回流不順的血液,跑到皮膚等周邊血管和四肢,導致腦部血流暫時不足,發生暫時性暈厥。

熱衰竭  (Heat exhaustion)在炎熱的環境中持續流汗,且沒有補充適當的鹽分和水分,造成全身不舒服,
常見的症狀有頭暈、頭痛、疲倦、無力、噁心、嘔吐、臉色蒼白、肌肉痙攣、血壓降低、
盜汗、皮膚濕冷,無明顯高溫。

熱暈厥和熱衰竭的的共通性就是:體溫大多是正常的,
通常只要補充水分和到陰涼處短暫休息就無大礙,但若不即時進行相關處置,是有可能引發更嚴重的熱中暑。

熱中暑  (Heat stroke) 又區分為:
1.傳統型中暑(classic heat stroke)
指缺乏對於環境氣溫濕度改變的適應力,多發生在老人、小孩、慢性疾病患者。
2.勞動型中暑(exertional heat stroke)
在高溫高熱環境中工作的工作者,例如:國軍、勞工、農夫與運動員。

皮膚因體溫調節中樞調節功能失常而無法散熱而呈乾燙潮紅狀態,
患者此時會出現意識不清且體溫超過40°C(肛溫40°C、耳溫39.5°C、腋溫39°C),
最後造成中樞神經異常,若不盡速處理可能會引發休克、心臟衰竭、心跳停止、多重器官衰竭、
橫紋肌溶解、瀰散性血管內凝血等致命的併發症,甚至死亡,熱中暑患者的死亡機率約為30%-80%。 



1624472304016.jpg


上面介紹完4種熱傷害,大家應該還記得2013年的陸軍洪仲丘事件嗎?
他的死因就是熱中暑造成的DIC(彌散性血管內凝血),所以一定要學會中暑的急救方式。


1624472350865.jpg
中暑的急救五步驟

1.移到通風陰涼處。

2.濕毛巾散熱 

3.脫衣

4.補充水分或運動飲料 (僅限意識清楚者)

5.送醫

 如果患者的體溫已超過40℃,在進行以下急救前請直接先打電話給119。
國際運動醫學周刊指出:發生中暑時,若患者體溫上升到43.5度,黃金搶救時間只有20分鐘;
如果患者意識不清,更可能因為呼吸道阻塞,短短4-6分鐘就喪命。


中暑千萬不可這樣做
敷冰袋、泡在冷水裡、塗抹清涼藥物這些看似可以降溫的方式,反而會造成血管急速收縮,更無法順利排汗,
如有心血管疾病的人,還可能還誘發心血管疾病,不可不慎!


1624472326150.jpg
 


下篇再跟大家分享熱傷害的處理與芳療應用,喜歡請按訂閱追蹤,謝謝 
Alley Aroma 粉專
Alley Aroma IG 
Alley Aroma youtube

arrow
arrow

    Alley ♡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